2009年10月23日

Creative media in Hong Kong

這個題目在這裡不只出現過一次,在現實的廣告環境,實在有太多非marketing因素影響的marketing決定。預算多少、用什麼媒體、揀代言人、產品開發,甚至廣告創意,往往都受到很多不同的人影響,到頭來出街的東西什麼都不像。當然,爛船總有三斤釘,老闆也不致於每次都會將錢拋進鹹水海,所以成效總是有的,但廣告人和marketing看來,卻不甚滿意。同學觀察廣告時不得忽略這些因素。

早前有機會與一位雜誌記者聊天,香港的媒體甚少廣告或marketing新聞,或品牌的專題報導。這裡談的報導是真的由編輯主導的報導,而不是那些advertorial,也不是什麼鱔稿,更不是由sales招攬的「編採寫」全包的feature story。行內有專門報導業內消息的雜誌,例如《Media》、《Marketing》等,但都是英文媒體。

歸根究底,當媒體老闆或營業部未能擺脫報導廣告新聞會變相為品牌賣廣告的心魔,無論記者們如何用心採訪,各大媒體舉辦多少個廣告頒獎禮,讀者看上去都只會當作是變相的付費廣告而已。對業內人士和有興趣學習廣告和marketing的人,絕對是一大障礙。至於最能擺脫這個包袱的香港電台,卻未能成為公營廣播機構,在政府的僵化規管下,就更難開名報導不同品牌的廣告新聞了。

廣告Playgroup的嘉賓在堂上曾經提到廣告公司推動creative media的種種困難。大家從教科書、參考書、互聯網,甚至普通朋友的forwarded email,都看過不少很過癮的廣告,不少是善用廣告媒體環境的。且不說廣告創意會被客戶內部扼殺,即使有一條極富人創意的好橋,要執行也不是容易的。

香港市場小,資源有限,製作不能太貴。此外,要執行有突破的廣告,往往要打破現有章法。那麼層層疊疊的審批,政府也好,媒體業主也好,總是少做少錯,極之保守,要像太古廣場外牆那場adidas垂直跑步比賽,也是marketing人和廣告公司花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克服的mission impossible。香港這類creative media,實在寥寥可數。



這是太古廣場外牆

http://ad101hk.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